三难三弃三劝三面魏公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陈雪颖 发表于:2015-08-05 08:51  点击:
【关健词】魏公子;三难;三弃;三劝;三个性格特点
【摘要】《魏公子列传》是司马迁得意之作,作者通过魏公子礼贤下士、被魏王弃用以及他人对公子的劝解等典型事件把魏公子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在品读《魏公子列传》一文中,发现“三”的妙用使魏公子的性格鲜明突出同时也使整篇文章具有曲折回环之美,对后世的写人散文具有很强的借鉴性,本文就三难三弃三劝三方面来阐述魏公子的三个特点以及《史记》的人物塑造成就。

          《魏公子列传》是《史记》中文学意味最浓、创作成分最重的一篇。对于这一点,许多评论家都指出过。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之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姚田说:“他传多本旧文而删润成篇,惟此本无粉本。”故信陵君是史公意中极慕之人,此亦本生所最用意之笔也。”(《史记札记》)
  从《魏公子列传》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礼贤下士、急人之难、知错就改的谦谦君子形象,而司马迁巧妙地运用“三”,使文章跌宕起伏、饶有趣味,对魏公子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展示,使公子形象跃然纸上。
  一、侯嬴三难,公子仁而下士
  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魏公子列传》中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公子与侯嬴交往的过程。而侯嬴,对于公子这样一位名闻天下的人物,并没有唯唯诺诺,反而多次为难公子。
  一难:侯嬴家贫,公子赠以厚礼,侯嬴拒不肯收,答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为了得到具有“穷且益坚”高尚情操的侯嬴,厚礼不成,公子便只能宴请侯嬴,以实际行动来表示自己对侯嬴的敬意。
  侯嬴首次为难公子,公子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公子深知能人难得,侯嬴拒绝重礼也正显示出了他不同于见钱眼开、追名逐利之辈,于是更敬佩侯嬴为人。
  二难:公子置酒大宴宾客,亲迎侯嬴。而侯嬴在这儿,却对公子来了三次试探。第一试:侯嬴直上载公子上座,观公子,公子执轡愈恭。第二试:过朱亥,公子颜色愈和。第三试:久立语,公子色终不变。在这里,侯嬴处处为难,“从骑皆窃骂侯生”,而侯嬴也并非无理取闹,“三试”的最终目的是“以观公子”,看公子待士究竟有多大诚意,也想“就公子之名”。
  在公子亲迎侯生里,司马迁采用了明写侯生,暗写公子的烘云托月手法。大篇幅地描写侯嬴的为难,以侯嬴对公子表现的态度来反映公子的诚意,在人物矛盾中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公子形象。
  三难:当公子准备孤注一掷,亲赴秦军,与赵俱死,前来与侯嬴告别时,这位曾经被他用优礼相待的门客,对公子既不相送更无一言半辞相赠,只有一句:“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然而,“公子行数里,心不快”,“复引车还,问候生”,这时,侯嬴才向公子具体说明这样做的失策。
  其实,侯嬴本可直接告以公子实情,但他没有,这源于他对公子的性格有着精准的把握。想当时,公子“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无奈之下,公子只能抱着必死的心前去。公子仓促离别,若在此时,侯嬴提出建议,公子未必能听得进去。相反,侯嬴一为难,使得公子不明所以,这时再点醒公子效果自会更好。加之侯嬴对公子的了解,明白公子一定会返回的。
  而在第三难中,作者司马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公子率门客赴秦军,见侯生“辞决而行”,“复引车还”时的心理活动:“我岂有过失哉?”完全没有对侯生态度冷淡的责怪,而只有自责,这就表现了信陵君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侯嬴三难,在外人看来未免太不识抬举,可正因为在这一次次的为难中,才更显得求士不易,而公子表现越不凡,越是配得上“士争往归之”的美誉,公子礼贤下士的形象越发鲜明。
  二、魏王三弃,公子忠心不变
  魏公子贤而多客,当时名闻诸侯,声震天下,如此贤良之才虽说是不可多得,但是才能过高自会引起君王的忧虑。魏公子与魏王的相处便印证了“伴君如伴虎”的真理,纵使魏王明白公子的才干,仍未免再三猜疑公子。面对魏王的的几次废用,魏公子自知处境尴尬但始终忠心不变,这又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公子的为人。
  一弃: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与大臣谋,公子止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魏王恐,居顷,果如公子所言。
  在得知魏公子的门客才能出众后,魏王并没有为自己拥有能臣而开心,反而对公子的贤能有所畏惧,此后不敢任公子以国政。这里是第一弃,是魏王对公子心有芥蒂的开始。
  二弃:秦国围赵,当时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的公子姊数次向魏王和公子求救,但由于魏王畏秦,面对公子的多次劝说,终不听。最后,公子无计可施,在门客侯嬴的帮助下,利用如姬盗了兵符。最后,杀了晋鄙,选兵八万人,进击秦军救了赵国。
  这样一来,公子解了赵国之困,却不可避免地惹来了魏王的愤怒。公子明白自己对魏王有过,遣军队归魏,自己和门客留在了赵国。
  三弃:魏公子归魏后,并没有因为救魏一事重新赢得魏王的重用。魏王听信了秦国的挑拨,再一次弃用公子。这一次废用,使公子彻底明白自己已经再也不可能得到魏王的信任了,自此沉迷酒色,不问朝政,远离官场,借以表明自己忠心。
  一次次为国君谋划出力,又一次次被魏王弃用,一次次推动情节发展,每一次的转折都惊心动魄,我们在欣赏戏剧般的故事时,既被魏公子的忠心打动,也为作者的写作技巧所折服。司马迁成功地把一个个事件串联起来,可又不是简单的拼凑,每个事件都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他人三劝,公子知错能改
  信陵君虽是司马迁最得意之人,品行才能也得到众多好评,但“人无完人,孰能无过?”魏公子也是这样,在待人行事方面他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公子不骄矜,对他人的劝诫,公子能诚心接受并认真改过,这就成就了他的英名。
  一劝:秦国进攻赵国,公子姊数请救于魏王和公子,魏王出于对秦军的恐惧,留军壁邺,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在观望战局。魏王的犹豫不决使得赵国处境越来越危险,平原君派使者前去责备公子没有及时伸出援手。

         当时公子的处境也着实尴尬,一方面是自己的姐姐处于困境之中,另一方面还有君王的命令难以反抗。其实,公子并无过错,为人臣子他也有难以言说的苦衷。可是,面对使者的责备,公子再三思量,还是顶着触犯魏王的风险,“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虽然最终魏王未能听进公子的劝说,但公子有感于自己有愧急人之难的名声,还是决心一搏。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