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的对策

来源:nylw.net 作者:张洪梅 王云栋 发表于:2014-12-26 20:34  点击:
【关健词】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缺陷;完善路径
摘要:近年来,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经常虎头蛇尾,甚至事倍功半。其根本原因是制度缺陷与机制障碍。尽管利益取向使机会主义随处可见,尽管全球不对称格局短期难以改变,但货币政策协调依然有法可施,那便是不断增强新兴市场国家的参与度及话语权,以逐步弱化发达国家的霸权力量,渐进营造出制度化的均势格局。为此,要从全球、区域和国家三个层面,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货币政策协调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并最终提高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5—0116—04
  当前,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虽已得到共识,但要保证有效性和持续性,以制度为核心的机制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很难独善其身,积极参与货币协调并把握其改革方向意义重大。
  一、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的缺陷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机制是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包括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大国之间的货币协调组织、区域货币金融机构等)通过货币政策协调谋求国际金融稳定和政策收益最大化的机制。国际货币协调涉及多个主权国家,利益博弈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合作进程中没有超国家力量形成具有约束力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就会有很多参与主体借机“搭便车”,合作结果势必低效。历史上曾辉煌一时的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发生,根本原因都在于缺乏一个有效机制和超国家机构对成员国特别是强势国家进行约束和惩罚。可见,货币协调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理性和机会主义的较量。实践表明,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西方七国首脑会议(G7)、二十国首脑会议(G20)集团,还是区域货币合作,都不同程度存在机制缺陷,未能发挥应有的协调作用。
  (一)IMF货币协调机制的障碍
  IMF运行机制已不能很好反映时代变化与世界需求。在IMF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称。美国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过分关注国内经济情况而忽视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其他发达国家亦是如此。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利益长期被忽视,这与IMF作为国际金融稳定器的定位极其不符。在以往多次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中,IMF在早期预警、政策建议、救援资金、国家间协调等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很多曾遭遇国际收支困难或金融危机困扰的国家,都会首先寻求其他方式融资,而把IMF作为不得已的最后之选。如,IMF附加一揽子条件的救援方案虽使受援国外部失衡得到短期调整,但并未使其获得长期稳定。可见,IMF的作用大打折扣,亟需改革。
  (二)C7和G20货币协调机制的缺陷
  G7主要体现的是发达国家的意志,虽囊括世界重大货币金融问题,却不包括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因而不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G7从开始就以非正式的形象示人,此后虽经过漫长的努力,但大国间根深蒂固的矛盾使严密的制度体系始终未能建立。因而,货币协调效果不尽如人意。1999年,在G7基础上G20宣告成立。G20包括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众多国家,涵盖人口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3,经济总量超过世界总量的90%,贸易量占世界贸易的80%,极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然而,像G7一样,G20也是非正式磋商机制且只是部长级论坛,协调效果还要取决于相关国家政府的认同与支持,因而时效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
  (三)国际区域货币合作机制的障碍
  欧元是国际货币合作的典范,也是区域货币协调机制建设的样板,但欧债危机将欧元区的制度性缺陷暴露无遗。成员国经济基本面的差异使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责任性受到挑战,其在物价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目标间难以权衡,陷入了选择困境;经济增长的持续乏力使欧元区大国的财政赤字连续超标,对《稳定与增长公约》的严肃性构成直接挑战;制度性建设的滞后使欧元区银行业统一监管问题危机重重;欧盟内部政治一体化进程的缓慢和不利的外部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欧元模式的顺利运行。这些问题反映出共同货币政策使欧洲经济长久积存的结构性问题愈加突出。
  拉美地区的货币替代模式是仅次于欧元模式的国际货币合作方式。美元化既是拉美国家防范金融危机的无奈之举,也是长期以来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然而,由于货币替代模式是典型的不对称合作,拉美国家与美国处于完全不平等的地位。美国对货币美元化之举既不支持亦不反埘,但与美元有关的问题几乎都由其单方面决定,拉美国家只能被动接受。换言之,他们既失去了货币自主权,又失去了铸币税收益,国内经济完全随美国政策而动。
  东亚是货币合作起步较晚的地区,机制建没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东亚经济区在很长时间内无法与欧洲相提并论,但随着地区贸易及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东亚各经济体对区域货币合作产生内在的、更高的要求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10十3”②货币协调模式。然而,亚洲货币合作的最大障碍在于政治互信。一些国家问的历史遗留问题及不时爆发的纠纷,对东亚货币协调具有严重于扰,也是今后合作机制构建中的重要难题。
  二、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的完善路径
  国际货币协调按涉及范围可分为全球、区域和国家三个层级,相应的机制建设也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一)全球性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使各经济体逐渐认识到,靠一己之力难以有效应对,世界问题终究要靠各国共同解决。
  1.IMF协调机制改革。首先应从转变决策机制入手。在IMF的治理机构中,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拥有绝对控制权,这种状况决定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将拒绝任何对自身不利的决策。所以,在直接约束美元及其大国行为难度极大的情形下,应通过渐进改良现有体系来谋求对其行为的间接约束,这就是逐步扩大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表决权,以实现IMF成员国的权责对等。为减少大规模改革阻力,使整个过程稳步推进,IMF可考虑实行重要议程“双多数决策”原则,即制定一个针对国际大事的投票权多数和成员国多数共同通过方可生效的“双保险”规定,进而再适时取消美国的否决权地位,如此便既保全了“大国”颜面,又顾及了“小国”利益,还可避免决策权被美欧经济体把持,一举多得。

      健全监管与救援职能是IMF机制改革的另一个重点。监督及维护全球与成员国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并防范或减缓危机发生是IMF的基本职能,当IMF决策机制改革得以实现,从而亚非拉地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拥有了与其实力相应的份额与投票权后,IMF监管与救援机制改革就可顺序推进。具体内容包括,充分利用IMF的组织平台监督各国尤其是美元的汇率政策,保持各国特别是大国间汇率稳定、有序浮动;充分发挥IMF协调国际货币事务的作用,保证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健;帮助和支持成员国消除经济失衡及由此引发的货币与债务危机;致力于建立长期的规则协调机制;按照及时、有效原则采取措施,重新评估并据此改革其借款和贷款机制,以便为危机国家尽快提供贷款和救助,使其短期内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并重建稳定经济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