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着力应对的三大新问题(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宋则 发表于:2015-01-28 13:42  点击:
【关健词】新时期 三大新问题 商贸流通 新举措
增强企业的国内经商能力并扩展在海外的商业存在 (一)深化国有和非国有商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是重中之重。大批实力雄厚的商贸企业是天然的市场主体,是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柱和微观

  增强企业的国内经商能力并扩展在海外的商业存在
  (一)深化国有和非国有商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是重中之重。大批实力雄厚的商贸企业是天然的市场主体,是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柱和微观基础。如果说市场经济就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那么商贸企业就是市场机制的实际体现者,因此也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商贸企业配置资源的经济。为此,要通过市场化的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大型市场主体,自下而上(而不是以往的“自上而下”)地做实、做强、做大、做优一批实力雄厚、机制灵活、互联网创新适应能力强的大型国际化企业,促进企业走出长期徘徊的中等规模陷阱。其中,非国有商贸企业和家族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应该视为体制改革的范畴。与此同时,促进中小微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唯一有效办法就是打破部门、地方保护,创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实行大型企业促进政策,在充分竞争和兼并重组中自下而上加速这一进程。
  (二)深化零售企业运行机制改革
  促进买方市场条件下的机制创新,注重夯实市场体系、流通领域的微观基础。目前,业内普遍流行的收取通道费的盈利模式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构建自主流通渠道的实力。我国零售百强排名前五名的企业销售额规模不足沃尔玛营业额的5%。
  国外有实力的大型零售企业,包括连锁店、百货店等都是内外贸一体化、“两条腿走路”,不仅自己开店,而且也自己做买卖,不仅在本国开店,而且在国外开店。这些企业“买全球、卖全球”,到处签采购销售订单买断经营,在全世界广布渠道网点,自主开发推销系列品牌(有些企业自主比率高达40%-60%),凭借自有资金、规模化、互联网的主营业务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牢牢控制购销价格的主动权,在产业链中占有主导地位,并千方百计获取丰厚利润。越是有实力的企业,这些特征就越明显。
  相比之下,我国开店零售商做买卖的主营业务已只是个象征和例外,普遍不足收入来源的5%。而恰恰是短缺经济、卖方市场转变为供过于求、买方市场之后,我国的商业企业就“不会做买卖”(准确说是“不愿做买卖”)了,既不买、也不卖,做起了收租金的营生。这种极为怪异的状况值得深思。假如“开店的不做买卖,做买卖的不开店”、“有实力的拼命开店,做买卖的却少有实力”成为长期普遍现象,零售商的主要注意力和主营业务发生蜕变,纷纷“自废武功”,则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灾难性后果。这就是,我国商品自主渠道淤塞弱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丧失,流通半径缩小,大额订单锐减、自主品牌缺失、流通成本高昂以及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紧张,大企业成长停滞徘徊,并殃及第一、第二产业的正常运转。据此推测,零售商过度依赖收取各种租费生存,不仅势必激化与供应商的矛盾,还会导致自身业务素质滑坡、商业人才流失,买手队伍解体,整个零售业损毁。
  在分工社会,各行各业都要“守土有责”,做好本质主业。而核心竞争力也只能来自每个行业的主营业务,人们也是根据所从事的主营业务特征来界定、区分和识别每个行业的,零售业也不例外。放弃自营的主业,就从根本上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失去了被称作“商人”的身份资格。可以说,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把自营为主的买卖做好是商业企业的必修课和基本功。从这个意义上说,零售商主要注意力长期大面积不放在做买卖上,既不买也不卖,就是不务正业的严重失职。
  零售商大面积“失职”、“塌陷”终非长久之计,需要亡羊补牢、探寻良策。告别卖方市场后,我国应从战略高度,探索在买方市场环境下,推动主营业务回归,重建大型零售商自主购销渠道。特别是要从全面改革和制度设计的高度,促使国内流通企业自有资本的再积累和再集聚,增强国内各类商业企业的经商能力、融资能力和综合影响力,夯实商贸领域的微观基础。同时,也要从减轻零售企业负担、制定鼓励政策等方面入手,推动零售业向主营业务回归。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似可倡导这样的过渡性思路:在现阶段,商业企业要坚持自主经商的本色,零售商不仅要做好服务商,更要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逐步形成“自营业务为主、提供服务为辅”(也即自营为主,联营为辅)的新格局,努力使两者保持适当比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主要包括,增强一批企业的“四自”能力,即自有资本、自营业务、自主品牌、自担风险的能力,重建买手队伍,稳步提高大额采购销售、买断经营的比重。这是零售业在国内做大做强,在海外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础,也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能的必由之路,必须在短期内拿出有效措施,取得显著实效。
  近年来由于大环境发生变化,租金、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商业企业外延扩张明显变缓,内含化转型成为新趋势。其中,商业企业联营遭遇挫折、陷入困境,联营模式再受考验,一部分企业已重新转型,尝试回归主业,逐步提高自营比例。
  (三)深化批发体制改革并夯实现代批发市场的微观基础
  我国工业品流通量占商品流通总量的85%以上。多年来,最高决策层一直密切关注工业品批发业的规范化和现代化问题,有关部门也进行了广泛调研。目前的基本态势是,零售业发展、创新明显,而工业品批发业依然严重滞后,困扰了国民经济的高效安全运行。突出表现是“市场大,商人小,秩序乱,隐患多”。 目前由自然人个体工商户为主体支撑的传统批发市场已经相对过剩(这种模式的简单复制和重复建设的势头依然强劲,值得警觉),而规范的依托现代科技手段、经营管理手段和财务结算手段的独立大型批发企业却严重不足。这一强烈反差是我国工业品批发业滞后的症结所在,也是长期以来批发体系建设“重数量、轻质量”“重场所建设、轻主体培育”所导致的必然后果。因此,要加快夯实批发体系的微观基础,构建低成本、高效能、安全顺畅的现代工业品批发体系,促进一批有条件、有愿望的摊位制个体商贩向现代企业法人转变,多渠道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批发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深度参与“转方式”和“调结构”,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动向显示,加快摊位商向公司制企业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公司化转型的比率已有所提高。在成千上万的摊位商中,有相当一批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年交易额上百万都算是小的,上千万、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个体摊位商比比皆是。现行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批发商的成长,许多有实力的摊位商迫切希望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型。主要原因是,公司制企业所具备的法人资格和商业信誉影响力远非个体工商户可比,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公司制企业资信状况减少相应贷款审查时间,提高授信额度和借贷偿还期限等项政策,对相当一批个体摊位商已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故纷纷要求公司化注册。公司化注册比重,在一些专业批发市场已经达到30%以上。因此,要因势利导,加快扭转局面,告别30年一贯制的个体户模式,促成一批现代批发商快速成长,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低成本、高效率、大进大出的强大作用。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