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文学类 > 文学论文 >
  • [文学论文] 让学生心扉更敞亮地阅读鉴赏文学作品 日期:2014-10-20 13:58:13 点击:94 好评:2

    我们都知道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要想形成这样的综合素养首先得将学生广泛阅读的心扉打开,没有敞亮的心扉初中生既完不成400万字的阅读总量,也读不好至少9部的文学名著。如何让学生能够形成敞开心扉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习惯和能力,现结合教学谈几点肤浅认识和不够成熟的做法。 ...

  • [文学论文]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读”诗 日期:2014-08-12 12:00:17 点击:161 好评:0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指导学生读诗,不仅对读懂诗歌本身非常重要,对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

  • [文学论文] 论《昆仑殇》中的死亡观念和生命意识 日期:2014-08-04 10:04:04 点击:154 好评:0

    摘 要 《昆仑殇》是毕淑敏的处女作,她以真实的经历为基础,叙述了高原部队中的生与死,在描写边防战士奉献青春同时,也体现了人道主义关怀。本文以《昆仑殇》为例,简论毕淑敏创作初期的死亡观念和生命意识。...

  • [文学论文] 从《田七郎》篇浅析蒲松龄对传统侠义文化的继承 日期:2014-07-16 13:01:20 点击:199 好评:0

    摘要:《田七郎》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聊斋志异》多写花妖狐媚、神仙鬼怪。但此篇却不写此等内容,而是纯粹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所以,在整部《聊斋志异》中显得有些独特。我们透过《聊斋志异》的花妖狐媚,固然能看到现实百态的折射,但折射毕竟是折射而不是直射。虽然在蒲松龄生活部的那个年代,世道昏暗、公道不彰、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而我们却在《田七郎》中看到了普通人的真诚、质朴、知恩图报、杀身成仁的举动,世道茫茫,恨七郎之少也!从此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与继承。 ...

  • [文学论文] 宋词《雨霖铃》意义构建的心智阐释 日期:2014-07-10 18:23:33 点击:201 好评:0

    摘 要:基于心智哲学的感受质和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概念,文章试图对宋词《雨霖铃》意义的主体构建进行心智阐析。研究表明,宋词《雨霖铃》意义的主体构建是主体感受质在认知语境的外在诱发下促动几个序列认知主体意象图式的激涌的结果,其中主体感受质是意义构建的主导内因,意象图式是感知的内核,语境是造就意义构建的外因,内因和外因辨证互动作用成就构建者心智意义的完形整合。 ...

  • [文学论文] 简析小说《歧路》中的描述性称谓体系 日期:2014-07-10 14:38:42 点击:173 好评:0

    摘 要:黑田夏子的小说《歧路》采用描述性称谓代替传统的人称代词。为顺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称谓的描述往往也发生变化。每个主要人物身上都有数十种称谓,这些称谓相互独立又和谐统一,构成一个独特的描述性称谓体系。根据其描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年龄描述、身份描述、关系描述、评价描述、动作描述。这些互不相干的片段式称谓描写,多角度多维度地展示了人物性格、人物之间的纠葛以及人物关系的变化。 ...

  • [文学论文] 从开成二年科举试题看文宗朝的时代梦想 日期:2014-06-16 13:46:26 点击:143 好评:0

    摘要:“甘露之变”后,整个晚唐在宦官的专政之下显得异常的黑暗,人们对清明盛世更加渴望,这在唐文宗推行雅乐和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有着重要的体现。唐文宗开成二年的科举考试题目之一是《霓裳羽衣曲诗》,这个试题不仅包含着统治者的喜好对科举考试的导向作用,还包含了朝廷对和平盛世的向往。主考官对李肱的大力赞扬,包含浓厚的劝学意味。再创盛世、渴求人才一直是唐文宗的梦想,也是当时的时代梦想。 ...

  • [文学论文] 论《文心雕龙》中的“味”与“美” 日期:2014-04-30 11:42:09 点击:203 好评:0

    摘 要:“味”初显于味觉美的感受性,其审美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彰显,已成为文艺评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刘勰广泛运用“味”这一理念同时赋予其丰富的美学内涵,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衔接点与重要之环。本文在味与美、隐、情关系上进行了解说与阐述,认为味是美的一种表现,在情与隐中体现。通过概况与分析的方式,总结出渗透于《文心雕龙》中“味”的美学思想。 ...

  • [文学论文] 诚斋诗变及其文化成因浅析 日期:2014-04-30 11:37:33 点击:140 好评:0

     摘 要:诚斋诗变,上承北宋诗风和江西诗论,下启明清“性灵”先声,是南宋乃至整个古代文学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转折,具有别具一格的诗学审美特征和突出卓绝的诗歌史地位。诚斋诗变的形成,除个人微观原因外,更有赵宋一代三教兼蓄,理心交融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宏观文化原因。 ...

  • [文学论文] 现代性背景下男性视角的爱情经济学 日期:2014-04-14 20:18:39 点击:126 好评:0

      摘 要:小说《伤逝》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用倒叙结构中的对比性诗化结构表现出了鲁迅充满现代性悖论的婚恋观与女性观。作为在传统与现代转型之间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涓生在反叛传统之时,仍然难以彻底告别传统女性观的影响。鲁迅不是在道德层面上批判涓生之罪,而是在生存要义的前提下,呈现出了爱情的脆弱本质。 ...

推荐内容